导读:
- 1、借条是以公司名义资金不足借款50万元,有他本人签字,还有公司盖章,这样...
- 2、我欠别人钱。别人私自拿我的东西算不算盗窃罪?
- 3、某当事人向银行贷款50万,从未还过钱,银行以诈骗罪起诉某当事人,想...
- 4、骗取贷款罪的损失如何认定
- 5、民间借贷案例分析
借条是以公司名义资金不足借款50万元,有他本人签字,还有公司盖章,这样...
1、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借款人是个人的,必须亲笔签字,由他人代签的借据法律效力会产生争议。比如张三借款签李四的姓名,会给贷款人带来法律困扰。贷款人的姓名:要求写全称,最好不要写,借到张姐、李哥等代号,以免主张债权时候出现障碍。
2、法律分析:借条上公司加盖章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认定成为职务行为的。如果公司是实际借款人,那么所借款项的实际走向应当是进入公司的对公账户。如果该笔借款个人是实际用款人,其出具借据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而非职务行为。
3、通常个人借款签字按手印,大致写明借款用途,归还日期,利息等。他签字公司盖章,如你说的实际经营者你能足够证据证明,也可确定为公司行为。以上无非是能确保钱要回来,你要看公司和他谁的偿债能力比较强。
我欠别人钱。别人私自拿我的东西算不算盗窃罪?
1、欠款没有付清属于民事纠纷,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做出判决。对方私自拿走你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建议你马上拨打110报警或者到排除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2、你没有说明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拿走的,推定你或与你相关的人在场(如果是封闭的场所,如没有人在的家,对方不太可能破门而入),因此不涉嫌盗窃。其行为涉嫌非法侵占;如果使用 *** ,则涉嫌抢劫。
3、属于盗窃,不过根据法律解释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4、构成 *** 。首先,你已经写欠条,说明了还款日期,且还款日期并为到期。其次,她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你的车的,即有非法占有你的车的目的,主观上具有恶意。构成盗窃罪。
某当事人向银行贷款50万,从未还过钱,银行以诈骗罪起诉某当事人,想...
如果是向银行借款并且有本人的亲笔签名,那这个就是有法律效应的,钱必须还上,骗你的人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当事人可以去找一下继承人或者看有没有遗产,有遗产的话当事人可以向继承人去继承他的遗产,如果没有遗产,那么钱就必须当事人自己还上。
不还房贷会有什么后果首先短期内不还房贷会产生罚息,你需要偿还高额的罚息或者违约金。如果仍然不还房贷,那么银行就会将此不良征信记录上传,这将影响到你以后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最后如果长时间不还,银行还有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是用房产证办理信用卡,不一定可以批下50万额度;但是用房产证办理房贷,有可能批下50万额度。具体以银行审核为准。
最后借款人要努力工作,提高收入,并且在还贷期间要降低消费。要想偿还欠款,首先借款人一定要有经济来源,所以欠债用户一定要努力工作,争取将每月的收入提高,如果有较富裕的时间,那么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做兼职,这样有会多一笔收入。在还贷期间经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样可以省下更多的钱偿还欠款。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构成 l、客体:贷款诈骗罪的对象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客观要件: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是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骗取贷款罪的损失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规定,骗取贷款罪重大损失是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遭受实际的、无法挽回的直接损失,若挽回损失的,不宜认定是重大损失。
法律分析:骗取贷款罪的“重大损失”标准确定为五十万至一百万元以上,“特别重大损失”标准确定为三百万至五百万元以上。单位实施的,以上述数额的二至四倍掌握。骗取贷款罪属于结果犯,其构成不仅要求行为人采取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到期无法偿还,导致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即可成立骗取贷款罪。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则是骗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多次骗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本罪的认定为 *** 的起点数额一般是l万元;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在3000元左右。
民间借贷案例分析
民间借贷案例分析 此案件发生在2015年《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之前,适用当时的规定。那时候规定,超过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利率,不保护。不保护,并不意味着非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民间借贷存在交易隐蔽、风险不易监控等问题,导致纠纷多发、频发,有些民间借贷行为甚至还触犯刑法、构成 *** 。
以下是法院公布的一个公报案例。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案由是民间借贷纠纷。裁判日期:2018年08月23日。这个案件,经过了一审,二审(维持了一审),但再审时,虽还是肯定了借款人的还款责任,但是对于保证人责任的认定,高院显然不同意基层法院的意见,进行了撤销和改判。案件复杂、篇幅较长。